做幼儿真正的玩伴——教师的介入与指导

网站首页    教海拾贝    教海一论    做幼儿真正的玩伴——教师的介入与指导

2014年04月22日

活动背景: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是他们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天性自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但如果在这时候组织指导不当则会使游戏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备了较高的指导策略。

活动目标:

1.创设愉悦的心理环境,良好的游戏环境。

2.引导幼儿兴趣与潜能,使幼儿敢想、敢说、敢做,最大限度地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主动学习,自由探索。

3.把握幼儿自主选择活动与教师有目的地指导之间的关系。

活动人员:

王琦琦 沈倩 陈雅黛 施麟怡 王思慧 皋佳 殷 洁 张婧雯 曹 娟

活动时间:

2014年2月25日

活动地点:

会议室

活动过程:

(开场语)

王琦琦:区域活动能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使他们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进行游戏,但是不干预幼儿游戏,却会像“放羊”那样无法管理,使幼儿不能在每天的游戏交流中有所提高。那么做为教师如何介入,何时介入?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每位教师,特别是我园的一些新教师。本学期开学的这次教研活动希望通过教师间的讨论以及对上学期区域游戏指导的经验进行学习与研讨,使教师真正成为幼儿游戏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展示内容)

各班展示游戏区域PPT,内容包括:教师的开场与评价点评,游戏场景的布置,成品材料及半成品材料的提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展现等方面。

王琦琦: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接下来我们就请每班教师以PPT的形式介绍一下自己班级的游戏区域。

(展示过程)……

王琦琦:经过了教师的解说,我们了解到每个班级的游戏特点和或多或少存在的一些问题,那么想请老师们谈一下,在游戏中你们是如何来解决的?

(讨论内容)

施麟怡:在指导幼儿游戏中我有一些自己的小想法。如果当幼儿在游戏中产生了认知冲突时,当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教师的确需要及时回应介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是指令式的、强加的、随意的干预,而要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样才能起到介入的目的。有一天玩娃娃家时秦秦来和我告状了,说悠悠抱着两个娃娃,不给我们红果果家一个。如果这时我直接对悠悠说:把宝宝给红果果家一个,她可能会认为自己做错了事让老师批评,这对稍微内向的悠悠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打击,从而影响她玩娃娃家的心情,减弱她的自信心。于是我大声地对秦秦说:每个娃娃家可以有一个娃娃,你去和悠悠商量一下让她给你一个,这样大家一起照顾娃娃,好不好?我的音量保持在悠悠可以听到的范围中,这样同伴的建议既能让悠悠不感觉紧张,继续以欢快、平常的心情游戏下去,听见老师对这件事的决策又能让悠悠接受,从而解决一个娃娃家没有娃娃的问题。

对于幼儿来说,老师是他们最信任、最信赖的人,所以在当其遇到困难、困惑时,就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向老师进行求助,而老师所做的就是给幼儿自由选择与自己决定的权利,让他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最低限度地适时介入,给予支持性的帮助,启发引导。真正体现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倾听者和欣赏者的作用,推动幼儿能力的发展。

陈雅黛:我觉得作为幼儿教师介入的形式还可以是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幼儿幼儿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幼儿幼儿教师可扮演配角。如幼儿在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向游戏的高级水平发展,如娃娃家里有人正在切菜,教师走过去问:“你做什么菜?”幼儿想了想说:“炒菠菜。”教师又问:“你们有人在做饭吗?幼儿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对另一幼儿说:“你快做饭吧,等一下,饭和菜要一起吃。”两幼儿由同时切菜变为一人切菜一人做饭,他们心中确立了共同的目标:“开饭”并且知道饭和菜是要一起上的。从而使该项游戏由平行游戏转化成联合游戏。

皋 佳: 的确教师角色的介入可以让幼儿能最快最清楚地进行模仿,特别是对小班幼儿,这样的游戏指导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不过,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指导及行为指导也是比较重要的,如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向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扬,以强化幼儿正向行为的出现;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

王思慧:我很同意以上几位老师的想法,在指导幼儿的游戏中我还发现在活动开始、活动过程、结束点评这三个环节老师的提醒和点评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在活动开始的时候老师就要讲述的面面俱到,因为此时孩子们对游戏的兴趣非常大,所以孩子们会听的非常认真。但是孩子年龄还小,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听见前半句忘了后半句。老师可以先以故事形式讲述给幼儿,然后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通过同伴间的讲述加深巩固游戏的要求及操作,最后一点非常关键小朋友说一遍肯定记不住,一个游戏的要求要反复强调个几天孩子才能记住。在游戏的过程中针对我们班孩子游戏情况,对于不同孩子要以不同的方式介入指导,有些孩子适合启发性的指导、有些适合角色介入、有些孩子适合讲述的方式。

曹  娟:是的,教师的介入包括了语言、行为等方面的,但是我认为环境的介入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之一。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幼儿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的。对幼儿来说,环境就是一种隐性的“指示牌”,符合幼儿经验的,幼儿看得懂,就会朝指示的方向前进,然后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不断丰富自己的原有经验。如在“书吧”设置一个“保持安静”标示等。这样教师不用过多的言语与行动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规范自己的游戏行为。

殷  洁:刚才老师们说的都是教师的间接的介入与指导,但是在日常游戏的过程中当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遇到困难,导致游戏短暂终止无法正常继续下去,我认为教师就应该果断介入了。比如:点心店里的厨师和服务员因为角色分工发生争执,导致游戏无法继续,这时候老师可以以顾客的身份介入游戏,帮助他们认清楚厨师和服务员各自的角色分工,明确自己的角色任务。厨师负责做点心,服务员负责招呼客人。再比如,当小银行的顾客都不排队取钱,秩序混乱的时候。教师可以临时设立“银行保安”这类角色维持秩序,提醒顾客排队取钱。

沈  倩:下面我也来说说自己的想法。作为教师,教师角色的介入很重要,不过一些隐性的介入,如材料的投放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幼儿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我们应考虑到所有幼儿,提供层次性的材料,使每个幼儿在现有水平上都有所提高。例如:在“小巧手”区域活动中,我们在里面投放了:各种纸、颜料、报纸等,能力强的幼儿会自己选择材料剪贴、制作开心帽。能力弱的幼儿则选择老师提供的实物帽子进行装饰,上色。这些层次性材料的提供,满足了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可使幼儿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张婧雯:我也来说说我们班级的例子也可以说明提供层次性的材料,可以在游戏中引导孩子利用想象性的材料来配合游戏的进行。有一次角色游戏时,娃娃家的厨房间的煤气灶坏了,这可难住了小伙伴们,眼看龙龙因为没有煤气灶而要停止游戏。这时,我走过去与他们共同想办法,找了一个盒子代替了煤气灶,使游戏顺利的开展下去了。用盒子代替煤气灶不但使幼儿能够继续游戏的探索过程,让幼儿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而且还使幼儿受到启发后在游戏活动中寻找到其他的替代物来解决遇到的困难。在这以后,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确实学会了寻找替代物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如:雪碧瓶的底、上端做碗、锅等。在平时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做出判断,找出介入幼儿活动的最佳时机,避免出现皮亚杰常说的:“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的创造力的发挥”。

(畅想内容)

每位教师选择一个平行班级为其打造游戏区域中的新亮点……

(结束语)

王琦琦:由此可见教师在区域游戏中承担着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作用。教师在与幼儿合作的同时可以更细、更深地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向幼儿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他们自身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达到自主和谐的发展。在此感谢大家的积极讨论,为我们的活动添砖加瓦!


2019年9月10日 17:19
浏览量:0
当前位置:

栏目导航

最新文章